成都劳动工伤纠纷律师

联系电话:13699418140
律师信息
张黎-成都劳动工伤纠纷律师照片展示

张黎律师

  • 律所:

    四川启道律师事务所

  • 电话:

    13699418140

  • 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汇融创客广场F座16楼

您的位置: 首页> 文章详情

我国失业问题分析及再就业工程研究

添加时间:2017年11月13日 来源: 成都劳动工伤纠纷律师   http://www.tcxshls.com/
齐晖

在中国,从业是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百姓来说,就业既是一种谋生手段,又是他们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最主要的渠道,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丧失就业机会,不仅意味着收入减少乃至断绝生计,他们个人和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会因此而陷入困境。同时,其个人和家庭的不良境遇集聚起来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再就业问题也是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繁荣昌盛的问题。

一、我国失业人员的现状

根据最近发表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提供的数字,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达到3.6%,依此推算,登记失业人员应该是将近700万人。此外,下岗人员还有800多万人,再加上在“待岗”、“放假”、“歇岗”等名义下实际上已经失去工作岗位的人员——这部分人估计在500万人以上——实际失业人数可能会达到2000万人以上。

同时,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约在2亿左右。其中,乡镇企业吸纳了将近7000万,还有7000多万已经向城市或者已经城市化的富裕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流动,除此之外,还有60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工作岗位。此外,上述实际失业人口的再就业和流动人口的就业还要受到每年2000万左右的新增劳动力的压力。这样一来,目前中国约有1亿人需要就业岗位。

二、我国失业主要原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体制内广泛存在“隐性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化运作,使企业逐步转向自负盈亏、具有刚性预算约束、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市场主体。在这种变革使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就不再依据上级的指令,而是依据市场规律办事。企业如果不减员增效,就会破产倒闭。因此,大量的隐性失业逐渐显化,形成体制型失业。

2. 科技进步和发展产生结构性失业

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产业,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但是就在新的就业岗位产生的同时,传统产业不断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劳动力供求结构再次变动。当劳动者在知识结构和专有技能上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求时,则造成劳动力供求总量均衡下的结构性失业。

科技进步导致部分职工下岗或失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必然推动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职工下岗或失业;二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降低成本,可使企业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企业的技术进步对企业职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不适应要求的职工就难免下岗或失业;三是由于技术进步,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会代替部分人力。

“九五”期间我国要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等量投资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减少,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相对下降。从经济现状来看,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对现有企业的数量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潜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部分职工的下岗和失业问题。

二、我国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 客观问题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力数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原有的就业格局发生变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大量冗员等待分流安置;而城乡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以至乡镇企业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短期内也不可能吸纳更多的劳力就业。

3.劳动者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竞争就业的需要。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各种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而现有需再就业人员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4.在劳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处于弱势的残疾人、大龄失业、下岗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5.再就业途径单一,职业介绍工作比较薄弱,影响力还不够大。

对找工作的途径进行调查,并把找工作的途径排列次序,加权计算。其结果如下:

表1见表 您谋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表1显示,谋职的最主要途径是“家人、亲戚、朋友帮助找工作”,其得分为3595分,远高于其他各项途径。市区县公立职业介绍所虽然在求职途径中排第2位,但其得分要低得多。

(二) 主观问题

择业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市场观念淡薄,仍持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观,再就业等待政府统一安排;希望工作任务要轻,管理制度要松,工资收入要高,福利待遇要好,各方面条件不如以前,有业也不就的思想意识上。

三、完善我国再就业工程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再就业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就业实质是就业问题,其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各种就业机会。我国是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决定了创造就业机会是我国再就业的最根本的战略选择。

1. 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国民经济的长期繁荣。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扶持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业、文体用品业、皮革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这10个行业均是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加工程度比较浅、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发展能容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区街经济、社区服务等新的就业增长点,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大,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1%,因而相比之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解决就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2.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机制改革力度。

深入研究企业的自身特色,发现本企业的效益增长点,并研究如何实现在不减员的前提下对人员编制策略进行调整。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和企业的扩大过程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有所增加。并且,大力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小时工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二) 政府管理行为

1. 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投资

注重失业人员的培训,努力使失业者掌握新技能,适应市场新需要。就业培训由省、市及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配合进行,其中政府及地方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虽然可以不直接参与就业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但是由政府负责的培训计划提供其中大部分资金。就业培训的具体工作由省、市及地方政府、企业和私人机制甚至慈善机构共同合作组织。它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管理,由来自企业、教育界、劳工组织、社区组织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方面的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执行。失业者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接受免费课堂和现场培训以及基础教育,为寻找新工作打基础。计划还考虑到向受培训人员提供交通和其他一些生活费用,以引导更多的人参与,使他们尽快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对政府福利的依赖。

2.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

人力资源开发牵涉面广,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要制造一种促使人才形成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通过社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温馨、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建立一套选人、用人、考核人、培养人的机制。人才的竞争流动和晋升努力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3. 注重再就业人员的思想引导

注重舆论媒介对再就业问题的正确引导与宣传。在全社会注重对创业与再就业的良好形象的树立,改变人们陈旧的择业观念,引导人们树立适应的现行经济制度的择业观念。

就业与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社会稳定。要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社会弱势群体同情和帮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再就业工程认真、细致、系统的进行。

联系电话:13699418140

Copyright 2018-2024

成都劳动工伤纠纷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 网站支持:中国大律师网